随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情高涨。空域改革、场景培育、产业发展和顶层设计不断深入,低空经济成为各界议论的热词,跨界交流共识初步显现。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十五五”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报告,旨在为各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谋划落地策略提供参考。

 

## 低空经济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 重点领域的转变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构建,低空智联网、低空气象基础设施设备、低空安防设施设备等新内涵不断扩展。新型航空器研制、适航及检测检验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十五五”期间,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产品加速迭代,低空智联网、低空安防设备持续创新,支撑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更加丰富,低空飞行器制造业与低空运营服务业加速融合,低空基础设施与保障服务体系稳步建立。

### 低空装备的演进
“十五五”时期,低空装备进一步向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轻小型/大中型无人机、eVTOL、中短距起降和飞艇等各类研制机型不断涌现,纯电驱动成为短途运输机型的主流技术方向,活塞等燃油发动机仍是应急、远距物流运输机型的主流动力选择,混合动力系统也成为电动化转型未来重要路线选择之一。

### 新场景的探索与构建
“十五五”时期,低空运营服务仍需各方紧密协作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各地以场景为抓手,整合要素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及载荷研制单位从实践中衍生出多样专业化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应用,“两业融合”态势初显。

### 新型基础设施的加速探索
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加,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导航、监视一体的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正在加速探索。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快速发展,产品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周期较传统通用航空装备明显提速,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 区域发展特色与策略

### 产业资源的区域聚集
中国低空经济近八成的产业资源聚集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聚集了全国53.2%的产业资源,广东一省聚集了全国20.6%的产业资源。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出台行动方案,百余市(县、区)入局低空经济。

### 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
东部和西部地区将聚焦低空产业创新发展,中部和东北等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打造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体系,形成全国低空经济稳步发展形势。广东省作为低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资源聚集度高,拥有一批无人机、eVTOL等领域头部企业,以及一批低空运营服务企业。

### 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发展
江苏省依托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完善低空飞行器及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不断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四川省围绕空域改革、低空装备测试、低空智联网建设等领域开展较多探索,已形成一批创新成果,集聚一批创新资源。

 

## 企业竞争与市场发展

### 企业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3991家。“十五五”时期,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梯队将逐步完善,新参与者持续涌入,新增注册量将持续增长。

### 无人机市场的集中度提高
无人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十五五”时期应用创新能力将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且多数无人机企业积聚于广东、四川等地区,行业应用、应急救援等领域无人机研制企业梯队初步形成。

### eVTOL的竞争格局
eVTOL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企业普遍预测2026-2027年将逐步完成适航审定工作。“十五五”时期,产品适航取证将助力企业把握先发优势,产品实战能力将体现长期竞争潜力。

### 行业应用的专业分工
行业应用企业专业分工加速形成,“十五五”时期产品的差异化专业能力成为重点。现阶段在各类行业应用中,农林植保和电力及工程等各类巡检的应用市场占比较大,同时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

 

## 技术创新与攻关

### 低空飞行器研制的引领作用
中国在民用无人机和eVTOL等整机装备领域拥有一定技术积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积累也支撑产品研制。“十五五”时期,中国低空飞行器及其相关装备技术将以低空飞行器研制引领,包括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复杂环境感知技术、低空通感一体网络通信技术、低空装备检测认证技术和低空装备可靠性验证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将加快攻关。

### 动力系统的电动化趋势
动力系统电动化趋势明显,“十五五”末期有望实现多元化装机飞行。现阶段以电力为主的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多应用于轻小型无人机为主,短期内eVTOL续航时间受限明显。

### 飞控系统的技术发展
低空飞行器飞控系统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十五五”时期基于多传感器和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的自主感知飞控系统有望加速应用。现阶段中国轻小型无人机飞控系统具有一定领先性,广泛应用于大型无人机编队表演、农林植保、电力巡查等领域。

### 气动设计验证的加速
低空飞行器气动设计验证加速,“十五五”时期新构型低空飞行器设计能力将越发成熟助力新型飞行器规模化应用。传统航空器气动设计的稳定性经过了长期验证,技术相对成熟,面向eVTOL以及电动航空等新型气动布局在低空飞行器上的应用,国内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 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 厘清“关系”,推动新业态发展
地方发展低空经济应首先聚焦自身要素资源厘清若干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厘清低空空域开放和应用的关系;二是厘清有效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关系;三是厘清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关系;四是厘清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关系;五是厘清安全发展和安全监管的关系。

### 明确“问题”,认清自身能力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装备产品优势,但总体处于发展初期,大规模应用仍然面临四个方面核心问题。一是低空飞行器特别是大中型无人机、eVTOL等制造技术面向规模化应用面临挑战;二是中国低空运营服务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主体实力仍显薄弱,商业模式仍不清晰,市场结构仍需优化;三是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及相关技术尚待突破,低空智联网、低空空域管理与运行相关支撑技术,以及面向规模飞行的起降设施尚待完善;四是低空飞行保障相关标准与检验体系待完善,工业标准与适航要求层面尚待探索有效衔接机制。

### 抓好“场景”,统筹各类要素
把握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进程,加快应用场景培育,以场景为抓手形成探索低空经济大循环,展现实质性工作成效的关键。一是发挥资源禀赋,统筹空域、市场、技术、政策、安全、金融、人才等要素,以低空飞行器制造与运营服务驱动,探索和推广应用场景,丰富低空飞行与监管内涵。二是依托场景打磨真实需求,畅通企业商业模式,以低空+促进低空产业融入生产生活,形成规模效应,将低空经济塑造成新增长引擎。


“十五五”是低空经济迎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低空经济起步的关键期。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愿沿着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鉴往创新因地制宜谋划地方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以长期研究与实施跟踪持续输入先进理念,纠偏破阻陪伴式服务地方蓝图的落地生花,引沙塑塔助力中国低空经济稳步疾行。